晚上19:00開始澆筑某工地的混凝土路面,到第2 天早晨7:00結束,共澆筑混凝土190立方。本工程地基采用電動夯實,由于下邊有管道,怕攪拌運輸車壓壞管道,因此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混凝土輸送泵進行輸送?;炷翉姸鹊燃塁30,水膠比0.49,砂率39%,坍落度160~ 180mm,石子粒徑5~20mm。在施工過程中采用振動棒進行振搗。由于地基不平,因此造成混凝土地面厚度為300~400mm。澆筑完畢后并用打磨機打磨,上邊撒一層水泥照面,用抹子抹平。在進行抹壓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規(guī)則類似雞爪子樣的裂縫。如圖所示:
1 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分析
裂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常見、最普遍的質量病害。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運營過程中,其產生裂縫的原因很多,有水泥混凝土本身內在的原因,如水泥、水、骨料等組成材料內在的問題,還有外部條件如基層的質量、施工環(huán)境溫度以及施工工藝等原因。
1.1 地基基層原因
在混凝土澆筑前的地基處理上采用電夯振實。由于路面的邊緣地帶敷設有地下管道。在夯實過程中,為了防止管道的破壞,因此在夯實過程中減小了夯實系數,因此使地基受力不均,產生了不均勻沉降,因此使混凝土路面以下的面層底部的荷載應力過大而發(fā)生破壞,產生裂縫。
1.2 配合比設計原因
由于混凝土施工采用泵送施工技術,為了滿足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并保證混凝土的泵送要求,在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時必然要滿足其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水灰比,同時在混凝土泵送過程中坍落度和砂率偏大,增加了產生裂縫的幾率。
1.3 水泥、骨料原因
在生產過程中,采用的是P · 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在混凝土水化時放 熱過快,產生的熱量高,使內外溫差過大從而產生較大的應力,使混凝土產生裂縫;骨料本身尺寸的大小與級配也會影響混凝土的收縮量。較大顆粒的骨料拌合成的混凝土收縮量會較低。級配良好時,空隙率小,砂漿含量減少,收縮值相對減少;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砂偏細,且含泥量偏大,有較高的空隙率,會使混凝土收縮值增大;粗骨料中石粉含量偏大,粒徑偏小,也是產生裂縫的原因。
1.4 施工原因
當在干燥的基層上澆筑混凝土面層時,因其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層吸收,使混凝土失水引起大的收縮而產生寬而深的裂縫;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未在地基上灑水,造成地基干燥。在混凝土澆筑后,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迅速流失,造成混凝土失水過快,從而產生裂縫;振搗過程中由于振搗不密實,造成混凝土收縮不均; 施工完畢后,在混凝土表面撒水泥,造成了混凝土表面兩張皮的現(xiàn)象。
1.5 溫度影響
在混凝土強度增長的這段時間,混凝土里水泥的水化反應是一個放熱的反應,這種反應將使混凝土內部溫度升高,產生體積膨脹,待水化反應減慢以后,混凝土體積會收縮,引起應力變化而使混凝土出現(xiàn)裂紋;同時,由于混凝土的傳導性能較低,類似絕緣體,加上混凝土塊體外部失去一些熱量使混凝土形成溫度梯 度,在以后內部的冷卻期間會產生開裂;另外,晝夜溫差大(15℃)引起路面溫度驟降,也會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當混凝土材料由于溫度的變化而引起的應力超過抗拉強度時,就會發(fā)生裂縫。
1.6 養(yǎng)護影響
混凝土澆筑后,尤其是在炎熱的天氣或大風天氣里,如果養(yǎng)生不好,混凝土 表面的游離水分蒸發(fā)過快,產生急劇的體積收縮,而此時混凝土早期強度很低, 其值不能抵抗這種收縮應力而導致開裂;本次澆筑混凝土未在澆筑后及時進行覆蓋養(yǎng)護,造成了混凝土體積收縮,強度增長緩慢,應力較低產生裂縫。
1.7 混凝土切縫的影響
混凝土抗拉強度很低,當低于混凝土設計抗壓強度的6%時,這些變形量超過了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應變值,混凝土就產生裂縫,過大時則引起貫穿裂縫。如切縫時間掌握不當、切割不及時、切縫深度不符合要求、切縫過淺等;切縫未貫穿整個板體等因素均可引起混凝土路面發(fā)生橫向貫穿裂縫;本工程所用混凝土在澆筑完畢后一直未切縫,造成混凝土的收縮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而產生了裂縫。
2 混凝土裂縫處理
在對裂縫處理過程中,我們采用環(huán)氧樹脂膠灌封的方法,如圖所示。
表面打磨→封縫→安裝底座→配料→灌膠→打磨
沿裂縫兩側30cm的地方,用鋼刷或打磨機磨平,露出混凝土致密層為止。
(1)用密封材料將裂縫表面密封,使膠不致流出;
(2)安裝底座,每隔30~40cm安裝一個底座,其中心應與裂縫吻合;
(3)按產品說明的比例配制灌封膠;
(4)用膠槍按一定壓力緩慢注入灌封膠;
(5)灌封膠固化后,將封縫部位打磨平整。